您好,欢迎来到维库仪器仪表网 网站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自立式调节阀阅读:1714

自力式调节阀分为自力式压力、压差和流量调节阀三个系列。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根据取压点位置分阀前和阀后两类,取压点在阀前时,用于调节阀前压力恒定;取压点在阀后时,用于调节阀后压力恒定。当将阀前和阀后压力同时引入执行机构的气室两侧时,自力式压差调节阀可以调节调节阀两端的压力恒定,也可将安装在管道上孔板两端的压差引入薄膜执行机构的气室两侧,组成自力式流量调节阀,或用其他方式将流量检测后用自力式压差调节阀实现流量调节。

分类及特点

  调节阀又分为直接作用式和间接作用式两种。   直接作用式又称为弹簧负载式,其结构内有弹性元件:如弹簧、波纹管、波纹管式的温包等,利用弹性力与反馈信号平衡的原理。   间接作用式调节阀,增加了一个指挥器(先导阀)它起到对反馈信号的放大作用然后通过执行机构,驱动主阀阀瓣运动达到改变阀开度的目的。  分 类:   ZZY 型直接作用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ZZV 型直接作用自力式微压调节阀   ZZC 型直接作用自力式差压调节阀   ZZYPII 型指挥器操作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ZZW 型自力式温度调节阀   ZZD 型氮封调节装置   ZZFX 型防爆阻火呼吸阀

调节阀的发展历程

  调节阀的发展自20世纪初始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先后产生了十个大类的调节阀产品、自力式阀和定位器等,调节阀和控制阀的发展历程如下:
  20年代:原始的稳定压力用的调节阀问世。
  30年代:以“V”型缺口的双座阀和单座阀为代表产品V型调节球阀问世。
  40年代:出现定位器,调节阀新品种进一步产生,出现隔膜阀、角型阀、蝶阀、球阀等。
  50年代:球阀得到较大的推广使用,三通阀代替两台单座阀投入系统。
  60年代:在国内对上述产品进行了系列化的改进设计和标准化、规范化后,国内才才有了完整系列产品。现在我们还在大量使用的单座阀、双座阀、角型阀、三通阀、隔膜阀、蝶阀、球阀七种产品仍然是六十年代水平的产品。这时,国外开始推出了第八种结构调节阀——套筒阀。
  70年代:又一种新结构的产品——偏心旋转阀问世(第九大类结构的调节阀品种)。这一时期套筒阀在国外被广泛应用。70年代末,国内联合设计了套筒阀,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套筒阀产品系列。
  80年代: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成功引进了石化装置和调节阀技术,使套筒阀、偏心旋转阀得到了推广使用,尤其是套筒阀,大有取代单、双座阀之势,其使用越来越广。80年代末,调节阀又一重大进展是日本的Cv3000和精小型调节阀,它们在结构方面,将单弹簧的气动薄膜执行机构改为多弹簧式薄膜执行机构,阀的结构只是改进,不是改变。它的突出特点是使调节阀的重量和高度下降30%,流量系数提高30%。
  90年代:90年代的调节阀重点是在可靠性、特殊疑难产品的攻关、改进、提高上。到了90年代末,由华林公司推出了第十种结构的产品——全功能超轻型阀。它突出的特点是在可靠性上、功能上和重量上的突破。功能上的突破——具备全功能的产品,故此,可由一种产品代替众多功能上不齐全的产品,使选型简化、使用简化、品种简化;在重量上的突破——比主导产品单座阀、双座阀、套筒阀轻70~80%,比精小型阀还轻40~50%;可靠性的突破——解决了传统调节阀等各种不可靠性因素,如密封的可靠性、定位的可靠性、动作的可靠性等。该产品的问世,使中国的调节阀技术和应用水平达到了九十年代末先进水平;它是对调节阀的重大突破;尤其是电子式全功能超轻型阀,必将成为下世纪调节阀的主流。

工作原理

  依靠流经阀内介质自身的压力、温度作为能源驱动阀门自动工作,不需要外接电源和二次仪表。这种自力式调节阀都利用阀输出端的反馈信号(压力、压差、温度)通过信号管传递到执行机构驱动阀瓣改变阀门的开度,达到调节压力、流量、温度的目的。

仪器百科,仪器仪表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1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