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1. 流路切换:实现载气、样品、校准气体等多路流体的快速切换(如离子源气体供应、直接进样与旁路分流切换)。
2.流量控制:通过精密阀门调节各流路的流量比例(如GC-MS中分流比调节)。
3.污染隔离:避免不同流路间的交叉污染(如清洗流路与样品流路物理隔离)。
1.机械阀式:六通阀、十通阀等,通过旋转切换流路(适用于气体或低黏度液体)。
2.电子压力控制型:基于压差传感器动态调节流量(适合高精度需求)。
3.多功能集成模块:整合加热、冷却或混合功能(如反应气流路的温控)。
一、使用前准备与检查
1. 安装与连接
- 气密性测试:使用氦检漏仪或肥皂水检测接口处泄漏(泄漏率需<10^-9 Pa·m3/s)。
- 流路匹配:确认入口/出口管路内径与分配器接口兼容(误差≤0.1mm),避免压降过大。
- 方向校验:标注气流方向,防止逆向流动导致阀门损坏或污染。
2. 初始参数设置
- 默认流路:开机时设置为旁路模式(如载气直通离子源),避免突发高压冲击样品通路。
- 切换速度:根据分析需求调整阀门动作时间(快速切换<50ms用于瞬态分析,慢速切换>1s减少气流扰动)。
- 死体积优化:缩短流路长度(尤其毛细管柱连接时),降低样品残留风险。
二、操作流程与关键步骤
1. 样品导入阶段
- 加载样本:液体样品需预填充采样环(典型体积0.1-5μL),气体样品需稳定输入压力(±0.1kPa)。
- 吹扫净化:在切换至样品流路前,用载气吹扫管路30秒以上,清除残留污染物。
2. 流路切换操作
- 时序控制:设置阀门切换与质谱数据采集同步(如切换后延迟50ms启动采集,避免气流波动干扰)。
- 分流比调节:GC-MS联用时,通过分流阀调整进入色谱柱与直接进样的比例(典型值10:1——100:1)。
- 多维切换:复杂实验中编程多步流路切换(如先富集再进样、多样品序列分析)。
3. 数据采集与终止
- 稳压监测:切换后观察系统压力稳定性(波动<2%),否则需重新调整流路。
- 清洗恢复:分析结束后切换至清洗流路(如甲醇/水混合液冲洗10分钟),防止盐析出堵塞管路。
三、参数优化与性能提升
1. 流量匹配原则
- 载气流速:质谱仪真空系统抽速需大于载气流量的3倍(如载气流量1mL/min,系统抽速>3mL/min)。
- 样品流速:电喷雾源(ESI)中样品流速通常为5-50μL/min,超过上限易导致电离抑制。
2. 温度与压力控制
- 加热流路:高沸点样品需加热接口至150℃以防止冷凝(如原油分析)。
- 背压调节:出口端加背压阀维持流路压力稳定(波动<5%)。
3. 信号干扰规避
- 气体纯度:载气纯度需≥99.999%,避免杂质离子干扰(如CO?碎片离子干扰低质量范围)。
- 驻留时间优化:单次流路切换后信号采集持续时间需覆盖3个以上质谱扫描周期。
一、日常维护
1.清洁阀门:每月拆卸清洗旋转阀密封圈(用无水乙醇超声10分钟)。
2.润滑保养:机械阀轴承每季度涂抹硅脂(用量<0.1mg),防止卡顿。
3.校准验证:每年使用标准气体(如He检漏、N?O校准流量)校验精度。
二、 典型故障排除
1.泄漏报警:检查垫片是否老化(更换Vespel材质密封圈),拧紧力矩控制在1-1.5N·m。
2.信号波动:排查流路中有气泡(增加吹扫时间或提高液体预加压)。
3.切换延迟:清理阀腔内沉积物(如柱流失温导致分流阀结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