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维库仪器仪表网 网站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便携式能见度仪阅读:37

便携式能见度仪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现场快速测量大气能见度的设备,非常适合于需要移动监测或临时站点使用的场景。

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

  一般便携式能见度仪的测量范围可以从几十米到20公里甚至更远,具体取决于型号和应用场景。

  2.精度与分辨率:

  精度通常在±5%到±10%之间,而分辨率可以达到1米或者更高。

  3.响应时间:

  快速响应对于实时监测至关重要,大多数便携式设备可以在几秒内提供读数更新。

  4.环境适应性:

  设计上考虑到了户外使用条件,工作温度范围广泛(如-30°C至+60°C),并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例如IP65或更高)。

  5.尺寸与重量:

  为了便于携带,这类仪器通常设计得较为紧凑轻巧,易于单人操作搬运。

  6.电池寿命:

  内置可充电电池,确保长时间野外作业能力。典型情况下,一次充电可以支持连续工作数小时至一天不等。

  7.数据记录与传输:

  配备内置存储器用于保存测量数据,并可通过USB、蓝牙、Wi-Fi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分析处理。

  8.用户界面:

  多数便携式能见度仪配备有直观的LCD显示屏,显示当前测量值和其他相关信息。部分高级机型还支持触摸屏操作。

  9.附加功能:

  可能包括GPS定位、湿度、温度等其他气象参数的同时测量,以及软件支持的数据分析工具。

工作原理

  便携式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光学技术来测量大气的透明度,即能见度。根据不同的设计和技术实现,主要有两种工作原理:透射法和散射法。下面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一、透射法

  透射法基于光束通过一段已知长度的大气路径后强度的变化来计算能见度。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该定律描述了光线穿过介质时由于吸收和散射导致的光强衰减。

  1.发射端:发射一束稳定的光(通常使用红外光或可见光)。

  2.接收端:在一定距离之外设置一个接收器来检测经过大气层后的光强。

  3.计算过程:通过比较发射光强与接收光强之间的比率,结合大气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可以计算出能见度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距离的能见度测量,但需要两个固定点之间的直线视距,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地形限制。

  二、散射法

  散射法则是基于空气中颗粒物(如雾滴、烟尘等)对入射光的散射效应来进行测量。它不需要像透射法那样要求长距离的直线视距,因此更适合用于便携式设备。

  1.光源:使用单色光源(通常是激光或LED),发出一束定向光。

  2.散射光收集:当这束光遇到空气中的颗粒物时会发生散射,仪器会测量特定角度下的散射光强度。

  3.数据处理:根据Mie散射理论或其他相关模型,分析散射光强度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推算出能见度。

  散射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做成小型化、便携式的设备,适合现场快速部署和移动监测。然而,它的精度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类型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散射特性。

操作步骤

      1. 开机前准备

  检查电池电量:确认设备已充满电或连接电源适配器。

  清洁传感器窗口:使用无尘软布或专用镜头纸轻轻擦拭发射/接收窗口,防止灰尘影响测量精度。

  环境确认:避免在强风、暴雨、沙尘等极端天气下使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正常开机与设置

  按照说明书步骤启动设备。

  若设备支持参数设置(如单位选择、时间设定、GPS定位等),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部分型号支持蓝牙或Wi-Fi连接,可同步至手机或电脑端进行远程监控。

  3. 测量操作

  将仪器放置于平稳、无遮挡的区域,尽量避开强光直射。

  启动测量功能,等待几秒钟后,设备会自动显示当前能见度值(通常以米或公里为单位)。

  可手动记录或通过内置存储功能保存数据。

  4. 数据导出与分析

  使用USB线、蓝牙或Wi-Fi将数据传输到电脑。

  利用配套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图表生成及趋势分析。

  5. 关机与收纳

  测量完成后,关闭设备电源。

  将仪器放回防尘袋或专用仪器箱中,避免碰撞和潮湿。


应用领域

  1. 气象监测

  短期天气预报:提供即时的能见度数据,帮助气象部门更准确地进行短时临近预报。

  灾害预警:在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及时发出警报以保障公众安全。

  2. 交通运输

  道路安全:安装于高速公路、桥梁等关键路段,实时监控路况能见度,辅助交通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如限速、关闭道路)。

  机场运营:用于跑道视程(RVR)测量,确保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安全;也可部署在停机坪、滑行道等地段监测局部能见度变化。

  航海导航:船舶上配备便携式能见度仪,便于在雾天或其他低能见度条件下判断航行条件,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3. 环境保护

  空气质量监测:与颗粒物浓度相关联,评估空气污染程度特别是雾霾天气的影响。

  工业排放监管:对工厂周边环境中的能见度进行监测,作为评估废气排放是否达标的一项指标。

  4. 科学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用于研究大气散射特性及气溶胶分布规律。

  生态调查: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微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5. 军事应用

  战场侦察:为军事行动提供必要的环境信息支持,尤其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

  训练演习: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测试部队应对低能见度情况的能力。

  6. 建筑施工与矿山作业

  施工现场管理:当工地周围出现扬尘或恶劣天气影响视线时,使用便携式能见度仪来决定是否暂停户外作业。

  矿区安全:在露天矿场,尤其是在有爆破活动后,用以检查粉尘扩散情况并确定何时可以恢复生产活动。

  7. 教育培训

  教学演示:作为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如何测量和理解大气能见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维护保养

  1. 日常维护

  保持清洁:

  定期使用柔软无尘布或镜头纸清洁光学窗口,避免指纹、灰尘、水汽附着。

  不要使用酒精或其他溶剂擦拭,除非制造商允许。

  干燥存放:

  存放在通风良好、干燥环境中,避免高温高湿引起内部元件老化或霉变。

  定期校准:

  根据使用频率和厂家建议,定期送检或使用标准参照物进行现场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2. 电池管理

  长期不使用时,应将电池取出或将电量维持在50%左右,以防电池漏液或过度放电损坏。

  定期充电,避免电池长时间处于亏电状态。

  3. 软件与系统更新

  如设备带有嵌入式系统或可通过软件升级,应定期检查是否有新版本发布,并按说明进行升级,以提升性能和安全性。

  4. 故障处理

  若出现异常现象(如数据不稳定、无法开机、屏幕无显示等),请先检查:

  是否有断电或低电量;

  光学窗口是否被污染;

  连接线是否松动;

  仍无法解决,请联系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切勿自行拆卸。

  5. 年度专业保养

  建议每年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包括:

  内部电路检查;

  传感器性能测试;

  系统稳定性评估;

  必要的硬件更换或清洁。

仪器百科,仪器仪表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1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