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超高压微波消解仪是一种用于样品前处理的高端实验室设备,主要用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快速、高效地将难溶解的固体或复杂基质样品(如土壤、生物组织、塑料、矿石等)进行完全消解,使其转化为适合后续分析的澄清溶液。
超高压微波消解仪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微波能直接作用于样品分子,结合密闭高压环境,实现样品的快速、彻底分解。具体过程如下:
1.微波加热机制
微波(通常频率为2.45 GHz)穿透消解罐,被样品和消解试剂中的极性分子(如水、硝酸、盐酸等)吸收。
极性分子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高速旋转、摩擦生热,实现体相加热(从内到外),加热速度快、效率高、均匀性好。
2.高压密闭环境
样品与强酸(如HNO?、HCl、HF、H?O?等)置于耐高温高压的密闭消解罐中。
加热过程中,酸液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体,形成高压环境(可达100 bar以上)。
高压可显著提高酸的沸点,使反应在更高温度下进行(如180–250℃),从而大幅提升反应速率和消解效率。
3.高温促进反应
高温高压条件下,酸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增强,能有效破坏样品中的有机基质或难溶无机物(如硅酸盐、氧化物等),使目标元素完全释放到溶液中。
4.程序化控制
仪器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每个消解罐或腔体内的反应状态。
可编程控制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压力上限等参数,确保消解过程安全、可控、可重复。
一、使用前准备
1.检查仪器状态
确保微波消解仪电源连接正常,腔体清洁、无残留物。
检查转盘、转子是否安装到位,消解罐是否完好无损(无裂纹、变形、密封圈老化等)。
确认冷却水系统(如有)运行正常,通风系统通畅。
2.准备消解罐
使用专用的耐高温高压消解罐(通常为聚四氟乙烯PTFE或石英材质)。
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清洁,必要时更换。
按照厂家说明正确组装消解罐,确保密封良好。
3.样品与试剂准备
称取适量样品(通常0.1–0.5g,视样品性质和罐体容量而定)放入消解罐内。
加入适量消解试剂(如硝酸、盐酸、氢氟酸、过氧化氢等),注意:
避免使用高氯酸、双氧水等易爆试剂,或在严格控制条件下使用。
加液量不宜超过消解罐容积的1/3–1/2。
轻摇混匀,静置预消解(如10–30分钟),以减少剧烈反应。
二、上机操作步骤
1.装入消解罐
将组装好的消解罐均匀放入转子中,确保对称、平衡。
关闭炉门,确保密封良好。
2.设置消解程序
根据样品类型和消解需求,选择或编辑消解程序。典型程序包括:
升温阶段:逐步升温至目标温度(如160–220℃),避免剧烈反应。
保温阶段:恒温保持一定时间(如10–30分钟),确保完全消解。
冷却阶段:程序结束后自动冷却或强制风冷/水冷至安全温度(<80℃)。
设置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不得超过仪器和消解罐的额定极限。
3.启动运行
确认程序无误后,启动微波消解。
运行过程中,观察仪器状态,如有异常(如超压、报警),立即停止。
三、运行后处理
1.冷却与取出
待仪器自动冷却至安全温度(建议<80℃)后,方可打开炉门。
使用专用工具取出消解罐,避免烫伤。
2.开罐
在通风橱中缓慢旋松罐盖,释放残余压力。
若有沉淀或未完全消解,可适当补酸或二次消解。
3.定容与转移
将消解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冲洗罐体数次,合并定容。
溶液可用于后续分析(如ICP-MS、AAS等)。
1.安全第一:严禁超压、超温运行;禁止使用易燃易爆试剂。
2.定期维护:定期清洁腔体、检查转子、更换密封圈。
3.个人防护: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实验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4.废液处理:消解废液应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处理。
5.培训上岗: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仪器性能和应急处理。
1.环境监测
土壤、沉积物、污泥中重金属(Pb、Cd、As、Hg、Cr等)的消解。
大气颗粒物(PM2.5、PM10)、粉尘、飞灰等样品处理。
2.食品安全
食品中微量元素(如Zn、Fe、Cu、Se)和有害元素(As、Cd、Pb)的检测。
粮油、肉类、蔬菜、乳制品、婴幼儿辅食等复杂基质的消解。
3.地质与矿产
岩石、矿物、矿石中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析。
硅酸盐、氧化物等难溶样品的高效分解(常需加HF)。
4.生物医药
生物组织(肝、肾、血液)、毛发、尿液等中痕量元素的测定。
药品、中药、保健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
5.材料科学
高分子材料、塑料、电子废弃物(如电路板)中金属元素回收与检测。
陶瓷、玻璃、合金等材料的成分分析前处理。
6.化工与能源
催化剂、石油、煤、电池材料(如锂电正极材料)中元素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