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升降反应釜是一种在实验室和中试生产中常用的反应设备,它在传统反应釜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或液压升降系统,使得釜体或上盖组件(包括搅拌系统、加热装置等)可以平稳地升起或降下,极大地方便了加料、取料、清洗和维护操作。
1.釜体:通常为不锈钢(如SUS304、SUS316L)或玻璃制成,用于容纳反应物料。底部设有出料口。
2.釜盖:可升降的上盖,集成了搅拌电机、密封装置、各种接口和加热/冷却系统。
3.升降系统:由电动推杆、液压缸或丝杠等驱动,配合导柱或导轨,实现釜盖的平稳升降。
4.搅拌系统:包括搅拌电机、减速机、搅拌轴和搅拌桨叶,用于混合物料,促进反应。
5.加热/冷却系统:通过夹套或内部盘管进行加热或冷却。
6.控制系统:集成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的显示与控制,部分高端型号支持程序控温和数据记录。
7.底座与支架:支撑整个设备,确保稳定运行。
1.容积:从1L到500L不等,常见于实验室和中试规模。
2.设计压力:根据需求,可为常压、正压(如0.6MPa、1.0MPa)或负压(真空)。
3.设计温度:取决于材质和加热方式,一般可达200℃~300℃,特殊设计可更高。
4.搅拌功率:根据容积和物料粘度选择,通常在0.1kW到数kW之间。
5.搅拌转速:无级调速,范围通常为0~800 rpm或更宽。
6.加热功率:根据容积和升温需求确定。
7.升降方式:电动升降、液压升降。
8.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智能仪表控制、PLC触摸屏控制。
1.操作便捷,效率高:
通过电动或液压控制系统,可一键实现釜盖的升降,无需人工拆卸螺栓或搬动沉重部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开盖和闭合过程快速、平稳,显著提高了实验或生产的效率。
2.安全可靠:
升降过程平稳,避免了传统手动操作可能造成的磕碰或人员受伤。
通常配备限位开关和过载保护,防止升降过度或设备损坏。
3.易于清洗和维护:
釜盖升起后,反应釜内壁和搅拌桨叶完全暴露,便于彻底清洗,尤其适用于需要频繁更换物料或对清洁度要求高的实验(如制药、食品)。
搅拌系统、密封装置等关键部件也更容易检查和维护。
4.密封性能好:
采用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确保反应在高压、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时的气密性。
5.多功能集成:
釜盖上通常集成有多个标准接口,可连接温度计、压力表、进料口、出料口、冷凝回流装置、取样口、气体导入导出口等,满足复杂的反应需求。
6.加热/冷却方式多样:
常见的有电加热导热油夹套、蒸汽加热、水浴/油浴加热等。
也可配备冷却盘管或外接冷凝器,实现快速降温。
7.搅拌系统可调:
搅拌电机通常为无级调速,可根据反应物的粘度和反应需求调节搅拌速度。
搅拌桨叶形式多样(如锚式、桨式、推进式、涡轮式等),适应不同反应类型。
升降反应釜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反应过程和升降过程两个核心部分:
一、反应过程的工作原理:
1.物料混合:反应开始前,将所需物料通过釜盖上的加料口加入釜体。启动搅拌电机,搅拌轴带动桨叶旋转,使物料充分混合,确保反应均匀进行。
2.温度控制:通过夹套(或内部盘管)通入导热油、蒸汽、热水或冷却介质,对釜内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釜内温度,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实现精确的恒温或程序控温。
3.压力控制:在密闭状态下,反应可能产生气体导致压力升高。通过压力表监测,并可通过安全阀、爆破片等装置进行泄压保护。也可通过气体接口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进行保护或加压。
4.密封保障:釜盖与釜体之间通过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确保在高温、高压或真空条件下不泄漏。
二、升降过程的工作原理:
1.动力来源:升降系统通常由电动推杆或液压缸提供动力。
2.升降动作:当需要打开反应釜时,操作人员按下控制面板上的“上升”按钮。电动推杆伸长或液压缸活塞伸出,推动与釜盖相连的升降支架沿导柱或导轨平稳向上移动,直至釜盖完全升起,暴露出釜体内部。
3.下降闭合:加料或清洗完成后,按下“下降”按钮,推杆收缩或液压缸回缩,带动釜盖平稳下降,与釜体法兰紧密贴合。随后通过卡子或螺栓将釜盖固定,形成密闭反应空间。
4.安全保护:升降系统通常配备限位开关(防止升/降过度)和过载保护(防止电机或液压系统损坏),确保操作安全。
一、使用前准备
1.检查设备:
检查釜体、釜盖、密封面是否清洁、无损伤或残留物。
检查密封垫圈(如PTFE)是否完好、无老化或变形。
检查各连接管道、阀门、压力表、温度计等附件是否正常。
检查升降系统的导柱、推杆或液压管路是否顺畅、无泄漏。
2.安装与连接:
将釜体放置在稳固的底座上。
连接加热/冷却系统的进出管路(如导热油循环泵、冷凝水管道)。
连接电源线、温度传感器线、搅拌电机线等。
确保所有接口连接牢固。
二、操作步骤
1.开启釜盖:
确保反应釜处于常压、常温状态。
按下控制面板上的“上升”按钮,启动升降系统。
观察釜盖平稳升起至预定位置(通常有机械限位或自动停止)。
注意:升起后,确保釜盖稳定,避免人员在下方操作。
2.加料:
通过釜体口将固体或液体物料加入釜内。
根据反应需求,通过加料口加入催化剂或其他试剂。
注意:物料体积通常不应超过釜体容积的70%-80%,为反应留出空间。
3.关闭釜盖:
确认物料加完后,按下“下降”按钮。
釜盖平稳下降,与釜体法兰对齐。
使用卡子或螺栓将釜盖均匀、对称地紧固,确保密封良好。
4.开启反应:
启动搅拌:打开搅拌电机开关,调节至所需转速。
设定温度:在温控仪表上设定目标温度和升温程序。
开启加热/冷却:启动导热油循环泵或通入蒸汽/冷却水,开始加热或冷却。
监控参数:实时观察温度、压力、搅拌状态等参数,确保反应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气体操作(如需要):通过气体接口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置换或加压。
5.反应结束: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根据需要进行冷却(可通过夹套冷却或内部盘管冷却)。
待釜内温度和压力降至安全范围(通常接近常温常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取料与清洗:
再次按下“上升”按钮,升起釜盖。
通过底部出料口放出反应产物,或用工具从釜口取出。
用合适的溶剂彻底清洗釜体、釜盖、搅拌桨叶和密封面,保持设备清洁。
三、使用后清理与维护
1.断电:关闭所有电源开关。
2.清理:彻底清洗所有部件,特别是密封面和接口。
3.检查:检查密封件、搅拌桨叶、传感器等是否有磨损或损坏,及时更换。
4.润滑:对升降系统的导柱、丝杠等运动部件进行适当润滑。
5.存放:将设备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1.安全第一:严禁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强行升降或打开釜盖,必须先降温泄压。
2.密封检查:每次使用前务必检查密封面和密封垫,确保无损伤。
3.均匀紧固:紧固釜盖螺栓或卡子时,应采用对角、多次、均匀的方式,避免受力不均导致泄漏或损坏。
4.超压保护:确保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处于有效状态。
5.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
6.定期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