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1.便携性强:
体积小、重量轻,适合现场移动使用。
通常采用电池供电,无需外接电源,适合野外作业。
2.非接触或接触式测量:
雷达式/超声波式:非接触测量,通过安装在水面上方的传感器发射电磁波或超声波,测量水面流速。
电磁式/旋浆式:接触式测量,将探头放入水中,通过感应水流速度进行测量。
3.集成化设计:
多数设备集成了流速传感器、水位测量模块(如压力式、超声波)、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可自动计算流量(流量=过水断面面积×平均流速)。
4.智能数据处理:
内置微处理器,支持实时显示流速、水位、流量等参数。
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可保存多组测量记录。
支持蓝牙、USB或RS485接口,便于数据导出与电脑或移动端连接。
5.适用性强:
适用于不同断面形状(矩形、梯形、U型等)的明渠。
可配合标准量水堰槽(如巴歇尔槽、三角堰、矩形堰)使用,提高测量精度。
1.雷达测速原理:利用多普勒效应或表面流速相关算法,测量水面流速,再通过经验系数换算为断面平均流速。
2.电磁感应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测量导电流体(水)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从而计算流速。
3.旋浆/旋杯式:机械式传感器,通过水流推动叶片旋转,测量转速来推算流速。
一、前期准备:设备与环境适配
1.设备完整性核查
开箱后需确认主机、传感器(超声波/雷达/电磁式)、信号线、三脚架等配件齐全,重点检查传感器表面有无划痕或污渍,电缆接口是否松动。若采用超声波原理,需额外配备专用耦合剂以保证声波穿透性。
2.参数预设置
根据待测明渠特性(矩形/梯形/U型)提前输入渠道几何参数至设备系统,设定初始流速量程范围。对于浑浊水体,建议启用抗干扰模式以过滤杂波信号。
3.环境预判
评估现场水流状态:急流区需加固固定装置防止位移;缓流区注意沉积物堆积导致的基准面偏移;暴雨天气应缩短单次测量时长,避免突发水位变化影响数据有效性。
二、现场部署:精准定位与稳定安装
1.测点选取原则
遵循“直段均匀代表”准则:选择渠道顺直段(上下游各≥5倍渠宽),避开漩涡区、回流区及障碍物遮挡区域。典型做法是在渠道中心线处垂直安装传感器,确保声束/光束路径覆盖主流区域。
2.安装工艺要点
角度校准:超声波传感器需保持水平且正对水流方向,倾斜会导致声波折射误差;雷达式设备则需调整俯仰角使波束投射至水面。
浸没深度控制:传感器头部应低于水位线以下1020cm,既避免空气间隙又防止泥沙冲击。电磁式探头需浸入水中且与水流方向平行。
防晃动措施:使用重型三脚架配防滑橡胶垫,强风环境下可加装配重块或地钉锚固。
三、数据采集:动态优化与多维度验证
1.实时监控与调整
启动连续测量模式后,密切观察显示屏上的信号强度条形图。若出现间歇性断续,可能是气泡附着或悬浮物遮挡,可通过轻敲传感器外壳震动消除。稳定状态下的信号强度应维持在满量的70%90%。
2.多周期采样策略
对于脉动水流(如闸门启闭工况),建议设置35分钟的滚动平均值计算,弱化瞬时波动影响。平稳流态可采用1分钟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交叉验证机制
同步记录水位高度、断面面积等辅助参数,通过曼宁公式反推理论流量进行比对。若偏差超过±5%,需重新检查传感器姿态或修正糙率系数。
四、收尾与维护:延长设备寿命
1.数据归档规范
导出数据时应包含时间戳、GPS坐标、天气状况等元信息,便于后续追溯分析。推荐将原始数据备份至云端存储。
2.清洁保养流程
用清水冲洗传感器表面残留物,禁用有机溶剂擦拭;收纳前晾干接线端口,涂抹硅基润滑脂保护插头触点。长期不用时每月通电自检一次。
3.常见故障预警
发现数据跳变频繁时,优先排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无信号输出则检查信号线屏蔽层是否破损。定期更换老化密封圈可预防渗水损坏电路。
1.根据测量环境选择非接触式(如水面较宽、有漂浮物)或接触式(精度要求高、水流平稳);
2.关注测量范围(流速、水位)、精度等级、防护等级(IP68为佳);
3.选择支持多种堰槽计算、具备数据记录和导出功能的型号;
4.考虑是否需要GPS定位、远程传输等扩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