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1.高精度:是目前所有湿度测量方法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可达到±0.1°C露点甚至更高。
2.直接测量:直接测量露点温度,不依赖于标定曲线或经验公式。
3.长期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漂移,适合长期监测和作为标准器使用。
4.宽测量范围:可测量从极低湿度(-80°C露点以下)到高湿度(接近饱和)的广泛范围。
5.响应时间较慢:由于需要冷却和达到平衡,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几秒到几分钟)。
6.易受污染影响:如果气体中含有油污、灰尘或可凝性污染物,会在镜面沉积,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通常需要前置过滤器。
7.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价格相对昂贵。
冷镜露点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冷凝检测法:
1.冷却镜面:仪器内部有一个抛光的金属或玻璃镜面,通过一个热电冷却器(如帕尔贴元件)进行精确控温。
2.通入待测气体:被测气体持续流过镜面表面。
3.检测冷凝:随着镜面温度逐渐降低,当其温度降到等于或低于气体的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开始在镜面上凝结成露(液态)或霜(固态)。
4.光学检测:仪器利用光源照射镜面,并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反射光。当镜面干燥时,反射光强度较高;一旦有露或霜形成,光线会发生散射,导致反射光强度下降。这个变化被探测器捕捉到。
5.闭环控制:系统检测到反射光变化后,会微调镜面温度,使其维持在刚好有露形成和蒸发的动态平衡状态(即“半露”状态)。
6.测量与输出:此时,通过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PT100)测量镜面的实际温度,该温度即为气体的露点温度。
一、校准前准备
1.环境条件检查:
确保校准环境温度稳定(通常要求20°C±2°C或按标准规定)。
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避免极端湿度影响设备。
实验室应无振动、无强电磁干扰。
2.设备准备:
被校仪器:待校准的冷镜露点仪,通电预热足够时间(通常30分钟以上),使其达到热平衡和稳定工作状态。
标准器:使用更高一级精度的标准湿度发生器或标准冷镜露点仪(如国家或省级计量院的标准装置)。标准器的不确定度应优于被校仪器的1/3~1/4。
辅助设备:气体源(干燥氮气或压缩空气)、过滤器(去除油、尘、烃类)、流量计、压力调节阀、连接管路(惰性材料,如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PTFE)。
3.样气处理系统搭建:
连接气源→过滤器→压力调节阀→流量计→湿度发生器(或饱和盐瓶)→标准传感器/标准露点仪和被校冷镜露点仪(并联连接)。
确保管路清洁、密封良好,避免泄漏和交叉污染。
二、校准点选择
根据被校仪器的使用范围和客户要求,选择至少3个典型的露点温度点进行校准,通常包括:
1.低湿点:例如-40°C Td、-60°C Td(用于检测干燥系统)
2.中湿点:例如-20°C Td、+10°C Td
3.高湿点:例如+15°C Td、+20°C Td(接近常温饱和)
注意:避免在校准过程中让仪器长时间暴露在极高湿度下,以防冷镜过度结霜影响性能。
三、校准实施步骤
1.设置目标湿度:
如果使用湿度发生器,设定目标露点温度。
如果使用饱和盐溶液法,将装有特定盐溶液的密封瓶恒温在指定温度(如23°C),不同盐溶液可产生稳定的相对湿度(RH),再通过查表换算为对应温度下的露点温度。
2.通入稳定湿气:
开启气源,调节流量至仪器推荐值(通常为0.5~1 L/min),保持稳定。
让湿气流经标准器和被校仪器,等待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这可能需要15~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尤其在低湿或高湿转换时。
3.读取数据:
当标准器和被校仪器的读数均稳定(变化小于0.1°C/min)后,记录:
标准器显示的露点温度
被校冷镜露点仪显示的露点温度
系统温度、压力(用于必要修正)
时间、环境条件
4.重复测量:
在每个校准点,建议进行3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少随机误差。
5.切换校准点:
按从低湿到高湿或高湿到低湿的顺序逐点校准。推荐从低湿开始,避免高湿后难以干燥。
每次切换点后,需充分吹扫系统,清除残留湿气,再进入下一个设定点。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
1.计算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Td,dut?Td,std
2.计算重复性:
计算同一校准点3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
3.不确定度评定:
综合考虑标准器不确定度、温度波动、压力影响、读数分辨力、重复性等因素,评定被校仪器的扩展不确定度。
4.判定合格性:
将示值误差与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MPE)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
五、校准后工作
1.恢复与断电:校准结束后,用干燥气体吹扫仪器和管路至少10分钟,防止内部结露。然后关闭设备。
2.出具证书:由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正式的校准证书,包含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环境条件、所用标准器信息等。
3.调整(如需要):若误差超差且仪器支持,可在厂家指导下进行软件修正或参数调整(注意:不建议用户自行调整光学或制冷系统)。
1.污染防护:样气必须洁净,含油或颗粒物会污染冷镜表面,导致测量偏差甚至损坏。
2.压力影响:露点温度与气体总压有关。若校准条件与使用条件压力不同,需进行压力修正。
3.响应时间:耐心等待系统稳定,切勿在未平衡时读数。
4.频率:建议每年校准一次,关键应用可每半年一次,或根据使用频率和环境决定。
1.气象观测:作为国家或区域级湿度标准。
2.工业过程控制:如半导体制造、锂电池生产、空分设备、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等。
3.实验室研究与校准:用于校准其他类型的湿度计(如电容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4.航空航天:飞机环境控制系统、高空模拟试验舱。
5.能源行业:变压器油中水分分析、天然气管道干燥度检测。
6.制药与生物技术:洁净室环境监控、冻干工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