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维库仪器仪表网 网站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冷镜露点仪阅读:29

冷镜露点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湿度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气体中的露点温度。

主要特点

  1.高精度:是目前所有湿度测量方法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可达到±0.1°C露点甚至更高。

  2.直接测量:直接测量露点温度,不依赖于标定曲线或经验公式。

  3.长期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漂移,适合长期监测和作为标准器使用。

  4.宽测量范围:可测量从极低湿度(-80°C露点以下)到高湿度(接近饱和)的广泛范围。

  5.响应时间较慢:由于需要冷却和达到平衡,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几秒到几分钟)。

  6.易受污染影响:如果气体中含有油污、灰尘或可凝性污染物,会在镜面沉积,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通常需要前置过滤器。

  7.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价格相对昂贵。

工作原理

  冷镜露点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冷凝检测法:

  1.冷却镜面:仪器内部有一个抛光的金属或玻璃镜面,通过一个热电冷却器(如帕尔贴元件)进行精确控温。

  2.通入待测气体:被测气体持续流过镜面表面。

  3.检测冷凝:随着镜面温度逐渐降低,当其温度降到等于或低于气体的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开始在镜面上凝结成露(液态)或霜(固态)。

  4.光学检测:仪器利用光源照射镜面,并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反射光。当镜面干燥时,反射光强度较高;一旦有露或霜形成,光线会发生散射,导致反射光强度下降。这个变化被探测器捕捉到。

  5.闭环控制:系统检测到反射光变化后,会微调镜面温度,使其维持在刚好有露形成和蒸发的动态平衡状态(即“半露”状态)。

  6.测量与输出:此时,通过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PT100)测量镜面的实际温度,该温度即为气体的露点温度。

校准方法

  一、校准前准备

  1.环境条件检查:

  确保校准环境温度稳定(通常要求20°C±2°C或按标准规定)。

  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避免极端湿度影响设备。

  实验室应无振动、无强电磁干扰。

  2.设备准备:

  被校仪器:待校准的冷镜露点仪,通电预热足够时间(通常30分钟以上),使其达到热平衡和稳定工作状态。

  标准器:使用更高一级精度的标准湿度发生器或标准冷镜露点仪(如国家或省级计量院的标准装置)。标准器的不确定度应优于被校仪器的1/3~1/4。

  辅助设备:气体源(干燥氮气或压缩空气)、过滤器(去除油、尘、烃类)、流量计、压力调节阀、连接管路(惰性材料,如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PTFE)。

  3.样气处理系统搭建:

  连接气源→过滤器→压力调节阀→流量计→湿度发生器(或饱和盐瓶)→标准传感器/标准露点仪和被校冷镜露点仪(并联连接)。

  确保管路清洁、密封良好,避免泄漏和交叉污染。

  二、校准点选择

  根据被校仪器的使用范围和客户要求,选择至少3个典型的露点温度点进行校准,通常包括:

  1.低湿点:例如-40°C Td、-60°C Td(用于检测干燥系统)

  2.中湿点:例如-20°C Td、+10°C Td

  3.高湿点:例如+15°C Td、+20°C Td(接近常温饱和)

  注意:避免在校准过程中让仪器长时间暴露在极高湿度下,以防冷镜过度结霜影响性能。

  三、校准实施步骤

  1.设置目标湿度:

  如果使用湿度发生器,设定目标露点温度。

  如果使用饱和盐溶液法,将装有特定盐溶液的密封瓶恒温在指定温度(如23°C),不同盐溶液可产生稳定的相对湿度(RH),再通过查表换算为对应温度下的露点温度。

  2.通入稳定湿气:

  开启气源,调节流量至仪器推荐值(通常为0.5~1 L/min),保持稳定。

  让湿气流经标准器和被校仪器,等待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这可能需要15~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尤其在低湿或高湿转换时。

  3.读取数据:

  当标准器和被校仪器的读数均稳定(变化小于0.1°C/min)后,记录:

  标准器显示的露点温度

  被校冷镜露点仪显示的露点温度

  系统温度、压力(用于必要修正)

  时间、环境条件

  4.重复测量:

  在每个校准点,建议进行3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少随机误差。

  5.切换校准点:

  按从低湿到高湿或高湿到低湿的顺序逐点校准。推荐从低湿开始,避免高湿后难以干燥。

  每次切换点后,需充分吹扫系统,清除残留湿气,再进入下一个设定点。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

  1.计算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Td,dut?Td,std

  2.计算重复性:

  计算同一校准点3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

  3.不确定度评定:

  综合考虑标准器不确定度、温度波动、压力影响、读数分辨力、重复性等因素,评定被校仪器的扩展不确定度。

  4.判定合格性:

  将示值误差与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MPE)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

  五、校准后工作

  1.恢复与断电:校准结束后,用干燥气体吹扫仪器和管路至少10分钟,防止内部结露。然后关闭设备。

  2.出具证书:由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正式的校准证书,包含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环境条件、所用标准器信息等。

  3.调整(如需要):若误差超差且仪器支持,可在厂家指导下进行软件修正或参数调整(注意:不建议用户自行调整光学或制冷系统)。

注意事项

  1.污染防护:样气必须洁净,含油或颗粒物会污染冷镜表面,导致测量偏差甚至损坏。

  2.压力影响:露点温度与气体总压有关。若校准条件与使用条件压力不同,需进行压力修正。

  3.响应时间:耐心等待系统稳定,切勿在未平衡时读数。

  4.频率:建议每年校准一次,关键应用可每半年一次,或根据使用频率和环境决定。

应用领域

  1.气象观测:作为国家或区域级湿度标准。

  2.工业过程控制:如半导体制造、锂电池生产、空分设备、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等。

  3.实验室研究与校准:用于校准其他类型的湿度计(如电容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4.航空航天:飞机环境控制系统、高空模拟试验舱。

  5.能源行业:变压器油中水分分析、天然气管道干燥度检测。

  6.制药与生物技术:洁净室环境监控、冻干工艺控制。

仪器百科,仪器仪表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1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