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导热油冷热一体机是一种集加热与冷却功能于一体的温控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塑料、橡胶、新能源(如锂电池)、反应釜控温等领域。
1.加热系统
电加热器(常见为不锈钢电加热管)
温度传感器(PT100等)
控制系统(PLC或PID温控仪)
2.冷却系统
板式换热器或壳管式换热器
冷却水源(自来水、冷冻水或冷水机提供低温介质)
冷却电磁阀或比例调节阀
3.循环系统
高温导热油泵(耐高温磁力泵或离心泵)
膨胀油箱(补偿油体积变化)
管路、阀门、过滤器等
4.控制系统
触摸屏人机界面(HMI)
自动切换加热/冷却模式
超温、缺油、低流量等多重保护
1.一机两用:节省设备空间和采购成本;
2.控温精准:避免传统“加热+外置冷水机”方案的滞后性;
3.节能高效:部分机型具备能量回收或变频控制功能;
4.安全可靠:全密闭循环,防止导热油氧化、挥发或吸水;
5.操作简便:全自动运行,支持远程通讯(如Modbus、Profibus等)。
1.加热模式:电加热器将导热油加热,高温油经循环泵送至用热设备,释放热量后回流至加热系统再次升温。
2.冷却模式:当工艺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系统自动打开冷却回路,高温导热油流经换热器,通过冷却水带走热量,降温后的油再送回用热设备。
3.智能切换:根据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差值,自动判断进入加热或冷却状态,实现±0.5℃甚至更高精度的控温。
一、化工与制药行业
反应釜控温
在聚合、酯化、缩合等化学反应中,需精确控制升温、恒温及快速降温阶段,防止副反应或爆聚。
2.蒸馏/精馏系统
提供稳定热源并实现冷凝回流温度控制。
3.结晶工艺
通过程序降温控制晶体粒径与纯度。
4.GMP车间设备
如提取罐、浓缩器、干燥机等配套温控。
二、新能源材料制造
1.锂电池生产
电极涂布烘箱温度控制;
电池化成/老化测试中的环境模拟(如-20℃~150℃循环);
固态电解质烧结炉控温。
2.光伏材料
多晶硅提纯、CVD(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热管理。
三、塑料与橡胶加工
1.注塑模具控温
高光注塑、微发泡成型中需±1℃以内精度,提升产品表面质量。
2.挤出机筒体加热/冷却
防止物料过热分解或塑化不良。
3.压延机辊筒控温
控制胶料粘度与厚度均匀性。
4.硫化机/平板硫化
精确控制硫化温度与时间。
四、复合材料与碳材料
1.碳纤维预浸料固化
热压罐(Autoclave)或模压成型中按工艺曲线升降温。
2.环氧树脂灌封/浇注
控制放热峰,避免开裂或气泡。
3.石墨烯、碳纳米管合成设备
高温反应(200~300℃)下的稳定供热。
五、实验室与中试装置
1.高校/研究院所
小型反应器、旋转蒸发仪、老化试验箱的温控配套。
2.中试放大平台
模拟工业化条件,验证工艺参数。
1.工艺温度需求:确定最高/最低工作温度;
2.热负荷计算:包括升温速率、物料比热容、设备热损失等;
3.冷却水源条件:是否有冷冻水?水温多少?
4.防爆要求:用于易燃易爆环境需配置防爆电机、电器;
5.环保与安全:是否需要氮气密封、油雾回收等附加功能。
一、电源/启动类故障
1.电源指示灯不亮,设备无法启动
可能原因:
保险丝烧断;
电源开关或按钮损坏;
主控电路板故障;
外部供电异常(缺相、电压过低)。
解决方法:
检查并更换同规格保险丝;
测试按钮通断,必要时更换;
用万用表检测输入电压,确认三相电正常;
若电路板无输出信号,需更换控制板。
二、温度控制异常
2.无法加热(升温慢或完全不升温)
可能原因:
加热管烧坏(开路或绝缘失效);
冷却电磁阀常开或堵塞,导致热量被持续带走;
压力开关动作(如系统缺油或泵故障触发保护);
温控器/PLC输出信号异常;
导热油结焦、积碳,换热效率下降。
解决方法:
用兆欧表检测加热管电阻与绝缘值;
检查冷却电磁阀是否关闭严密,必要时清洗或更换;
查看压力表和流量开关状态,排除低流量报警;
校准或更换温度传感器(PT100);
若导热油使用超2年或颜色变黑,建议更换新油并清洗系统。
3.无法降温(降温慢或温度居高不下)
可能原因:
冷却水阀门未开启或供水不足;
冷却电磁阀线圈老化、阀芯卡死;
换热器内部结垢或堵塞;
制冷系统故障(若为带压缩机制冷型)。
解决方法:
确认冷却水总阀及电磁阀前后手动阀已打开;
测试电磁阀线圈电阻(通常几十~几百欧),不通则更换;
拆洗板式换热器,清除水垢或油污;
对于带压缩机的机型,检查制冷剂压力、压缩机是否运行。
三、泵与循环系统故障
4.循环泵异常(异响、不出油、反转报警)
可能原因:
电源相序接反(导致泵反转);
泵内进入空气(系统未排气);
叶轮堵塞或轴承磨损;
电机烧毁或缺相运行。
解决方法:
调换任意两根电源线纠正相序;
打开排气阀排尽系统气体;
拆泵清理叶轮,检查机械密封;
测量电机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异常则检修或更换。
四、安全保护频繁触发
5.高/低压保护、超温报警频繁
可能原因:
实际系统存在风险:如导热油不足、冷却不良、负载突变;
压力/温度传感器漂移或损坏,误报信号;
安全继电器或保护模块故障。
解决方法:
先检查导热油液位是否在膨胀tank正常范围;
用标准仪表校验传感器读数;
短接测试保护回路(仅限专业人员),判断是否误动作;
必要时更换压力开关或温控探头。
五、其他常见问题
6.设备运行中温度波动大
原因:PID参数未整定、传感器接触不良、加热/冷却切换延迟。
对策:重新自整定温控参数;紧固传感器接线;检查电磁阀响应速度。
7.导热油泄漏
原因:法兰密封老化、焊接点裂纹、泵机械密封失效。
对策:停机降温后更换密封件;严禁带压维修;定期做系统密封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