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维库仪器仪表网 网站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管式热交换器阅读:34

管式热交换器,又称管壳式热交换器,是工业领域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一类热交换设备。

优缺点

  一、优点

  1.结构坚固,承压能力强,适用于高温高压工况。

  2.换热面积大,可通过增加管数灵活调节。

  3.适应性强,可处理多种介质(液体、气体、蒸汽)和复杂工况。

  4.便于维护(尤其浮头式和U形管式),管束可抽出清洗或更换。

  5.技术成熟,设计规范完善,易于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二、缺点

  1.体积较大,重量重,占用空间多。

  2.壳程流动复杂,易产生死区,传热效率相对板式换热器较低。

  3.密封点较多,存在泄漏风险。

  4.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尤其对于大型设备。


主要类型

  1.固定管板式: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壳体与管束间温差应力较大,适用于温差较小、壳程不易结垢的场合。

  2.浮头式:一端管板可自由伸缩,消除热应力,便于拆卸清洗,适用于温差大、壳程易结垢的工况。

  3.U形管式:管束为U形,仅用一块管板,允许自由膨胀,结构紧凑,但管内清洗困难。

  4.填料函式:通过填料密封实现管束伸缩,适用于高温高压但密封要求不极端的场合。

结构组成

  管式热交换器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部件构成:

  1.壳体:外部圆筒形压力容器,容纳壳程流体和管束,通常配备进出口接管。

  2.管束:由多根直管或U形管组成,是管程流体的通道。管子通常采用高导热材料如不锈钢、铜、钛或合金制成。

  3.管板:位于壳体两端,用于固定管束并分隔管程与壳程流体。

  4.折流板:安装在壳体内,用于支撑管束、防止振动,并引导壳程流体以横向或螺旋方式流过管束,增强传热效率。

  5.封头与管箱:连接在管板外侧,用于分配和收集管程流体。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等类型。

核心原理

  管式热交换器的核心原理是基于间壁式换热——即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通常称为“壳程流体”和“管程流体”)被金属管壁分隔,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管壁实现热量的传递:温度较高的流体释放热量,通过管壁传导至温度较低的流体,最终实现冷热流体的温度调节,满足化工工艺对流体温度的特定要求。

使用方法

  1.使用前检查

  在启动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外观检查:确认壳体、封头、接管、法兰等无裂纹、变形或泄漏痕迹。

  连接检查:确保所有螺栓紧固,管路连接正确,支撑结构稳固。

  阀门状态:检查进出口阀门、排气阀、排污阀处于关闭状态。

  清洁确认:确认管程和壳程内部无施工残留物、焊渣或杂质,必要时进行冲洗或吹扫。

  仪表检查:确认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等监控仪表安装到位且工作正常。

  2.启动操作

  开启排气阀:

  打开壳程和管程的排气阀,排除内部空气,防止气阻影响传热或造成水锤。

  缓慢通入低温流体:

  先开启低温侧(通常是冷却水或冷媒)的进口阀门,缓慢升压,待系统充满并从排气阀排出连续液体后,关闭排气阀。此过程应平稳进行,避免热冲击。

  预热或预冷:

  让低温流体循环一段时间,使设备整体温度趋于稳定,减少热应力。

  通入高温流体:

  缓慢开启高温流体(如蒸汽、热油或工艺热流)的进口阀门,逐步提高流量,直至达到设定工况。严禁突然通入高温介质,防止因温差过大导致管板变形或焊缝开裂。

  调节流量与压力:

  根据工艺要求,通过调节阀门控制两侧流体的流量、压力和温度,使出口温度达到设定值。通常高温流体走管程,低温流体走壳程,但也可根据介质特性(如腐蚀性、结垢倾向、压力)反向布置。

  3.运行监控

  设备运行期间需持续监控:

  温度:记录进出口温度,计算实际换热效率。

  压力:监测两侧压力是否在设计范围内,压降是否异常增大(可能预示结垢或堵塞)。

  泄漏:定期检查法兰、密封面、焊缝等部位有无泄漏。

  振动与噪音:异常振动可能表明流体流速过高或折流板松动。

  4.停机操作

  先停高温流体:

  缓慢关闭高温流体进口阀门,停止热源供应。

  继续循环冷却:

  保持低温流体继续运行一段时间,使设备缓慢降温,避免局部过热或热应力集中。

  关闭低温流体:

  待设备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后,关闭低温流体进出口阀门。

  排空与泄压:

  打开排污阀和排气阀,排净设备内残留液体,释放压力。在寒冷环境中,必须彻底排空,防止冻裂。

  5.清洗与维护

  定期清洗:根据介质清洁度和运行周期,定期进行化学清洗或机械清洗,清除管内结垢或壳程积灰。

  检查密封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垫片、密封圈。

  检查管束:对于可抽式结构(如浮头式、U形管式),可抽出管束进行内部检查和清理。

注意事项

  1.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必须在设计参数范围内操作。

  2.避免热冲击:温度变化速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通常≤50℃/小时)。

  3.流体流向:确保介质流向与设备标识一致。

  4.冬季防冻:停机时务必排净积水,或采取保温/伴热措施。

  5.安全防护:高温部位应设置防护罩,防止人员烫伤。

应用领域

  1.发电厂:用于凝汽器、回热器、锅炉给水加热器。

  2.石油化工:反应器进出料换热、塔底再沸器、冷凝器。

  3.制冷系统: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

  4.船舶:海水冷却、润滑油冷却。

  5.制药与食品:工艺流体加热/冷却,需满足卫生级要求。

仪器百科,仪器仪表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1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