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制冷加热一体机通常采用双系统协同控制或单系统反向循环技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温度的精确调节。
1.双系统结构(常见于宽温区机型):
制冷系统:采用压缩机制冷循环(类似冰箱),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将热量从工作介质中移出,实现降温。
加热系统:通常采用电加热器(如电热管)对循环介质进行加热。
控制逻辑:控制系统根据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偏差,自动判断启用制冷或加热。例如,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启动制冷;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加热,通过PID算法实现精准控温。
2.单系统反向循环(热泵型或带热气旁通):
通过四通阀等装置改变制冷剂流向,使蒸发器和冷凝器功能互换,实现冷热输出切换。
或通过调节膨胀阀和压缩机频率,结合内部热平衡技术(如热气旁通)实现宽温区控制,无需独立加热元件。
3.循环系统:
内置循环泵,将控温后的导热介质(如乙二醇水溶液、硅油、导热油等)输送到外部用热/冷设备,再将热量带回主机进行调节,形成闭式或开式循环。
1.一机两用:集成制冷与加热功能,无需分别配置冷源和热源。
2.宽温区控制:可覆盖从-120°C至+400°C的宽泛温度范围(具体范围依型号而定)。
3.高精度控温:采用PID或更先进的控制算法,控温精度可达±0.1°C甚至更高。
4.自动化运行:支持程序控温(如升降温曲线)、远程控制和数据记录。
5.安全保护:具备过温、过压、低液位、断电记忆等多重保护功能。
一、开机前准备
1.检查环境:
确保设备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平稳的台面上,周围留有足够散热空间。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设备要求匹配。
2.检查导热介质:
打开设备加液口,检查导热介质(如乙二醇水溶液、硅油、导热油等)液位是否在“MIN”和“MAX”之间。
若不足,添加相同型号的介质,避免混用不同种类油品。
3.连接管路:
将设备的出口(OUT)管路连接到外部用热/冷设备的入口。
将设备的入口(IN)管路连接到外部设备的出口。
确保管路连接牢固,无扭曲、泄漏。
4.检查外部设备:
确保外部反应釜、循环浴或仪器已准备好,管路畅通。
二、开机与设定
1.开启电源:
接通设备电源,打开主电源开关。
2.启动设备:
按下“电源”或“启动”按钮,设备自检并启动控制系统。
3.设定目标温度:
在控制面板上输入所需的目标温度(如-10°C或80°C)。
部分设备支持设定控温精度、循环泵速度、定时功能等。
4.启动循环泵:
按“循环启动”或类似按钮,启动内部循环泵,使导热介质开始循环。
三、运行监控
1.观察运行状态:
查看显示屏上的实际温度、设定温度、泵流量等参数是否正常。
听设备运行声音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噪音。
2.检查管路与接口:
确认连接处无泄漏,循环正常。
3.自动控制:
设备将根据设定温度自动切换制冷或加热模式,维持温度稳定。
四、关机操作
1.停止加热/制冷:
在控制面板上将设定温度调至室温或关闭控温功能。
2.关闭循环泵:
待温度接近室温后,按“循环停止”按钮,关闭循环泵。
3.关闭设备电源:
关闭设备主电源开关,断开电源。
排空或保留介质(视情况而定):
若长期不用且环境温度低于介质冰点,建议排空介质并用压缩空气吹干管路,防止冻裂。
若短期停用且环境安全,可保留介质。
4.清理现场:
清洁设备表面,整理管路。
1.严禁无液运行:缺液运行会损坏循环泵和加热器。
2.介质匹配:使用推荐的导热介质,避免腐蚀或降解。
3.高温/低温防护:设备运行时外壳或管路可能很热或很冷,避免直接触碰。
4.定期维护:定期更换过滤器、检查液位、清洗管路,确保设备寿命和控温精度。
5.故障处理:如出现报警、异常噪音或泄漏,立即停机并联系专业人员。
1.化学/制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升降温控制。
2.材料测试:高低温环境试验、热性能分析。
3.生物工程:发酵罐、细胞培养设备的温度管理。
4.实验室研究:旋转蒸发仪、蒸馏装置、循环冷却等。
5.工业生产:注塑、挤出、涂布等工艺的温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