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蒸发浓缩赶酸仪是一种用于实验室样品前处理的专用设备,主要用于在化学分析(如重金属检测)前,对经过消解的样品进行蒸发浓缩和去除多余强酸的步骤。
1.批量处理: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如12位、20位、40位甚至更多),大大提高前处理效率。
2.控温精准:采用PID温控系统,温度控制精确(通常可达±1℃),避免样品过热导致目标元素挥发损失或容器破裂。
3.均匀加热:使用石墨或铝块作为加热体,导热均匀,确保所有样品受热条件一致。
4.智能程序控制:可预设多段加热程序(如升温、恒温赶酸、降温),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
5.酸雾处理:配备高效的排风系统或冷凝回流装置,有效排出或冷凝酸雾,保护操作人员健康和实验室环境。
6.材质耐腐蚀:加热模块、支架、挡风板等关键部件通常采用耐强酸腐蚀的材料(如石墨、PTFE、PFA、钛合金等)。
7.减少交叉污染:设计上尽量减少死角,易于清洁,部分高端型号支持在线清洗。
1.赶酸:通过温和加热,将消解后样品中过量的、具有强腐蚀性的强酸(特别是硝酸)挥发去除,避免其损坏昂贵的检测仪器,并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2.浓缩:在赶酸的同时,将样品的体积从消解后的较大体积(如几十毫升)浓缩至较小的固定体积(如1-5 mL),以提高待测元素的浓度,满足检测的灵敏度要求。
3.定容:部分高级仪器具备定容功能,可将浓缩后的样品自动补充溶剂(如超纯水)至精确的最终体积。
利用电加热系统对石墨或铝合金等导热均匀的加热模块进行升温,将装有消解后样品的耐酸消解管插入加热模块孔位中,通过热传导对样品进行批量、均匀加热;在精确的温度控制(如多段程序升温)下,使样品中的过量强酸(如硝酸、盐酸)在温和条件下挥发;同时,通过内置的高效排风系统或冷凝装置,及时排出或冷凝酸雾,防止回流和腐蚀;最终实现样品的蒸发浓缩和彻底赶酸,将样品体积浓缩至预设的较小体积,为后续分析检测做准备。整个过程可自动化运行,确保操作安全、高效、无交叉污染。
1.日常维护
清洁加热模块:
每次使用后,待加热模块完全冷却至室温。
用柔软的湿布或蘸有去离子水的棉签轻轻擦拭加热孔内壁,清除可能残留的酸液或样品溅出物。
对于顽固污渍,可使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或低浓度乙醇擦拭,严禁使用强酸、强碱或硬物刮擦,以免损坏加热模块表面涂层(如特氟龙涂层)。
清洁消解管与支架:
消解管(PTFE/PFA)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可用稀酸(如10%硝酸)浸泡,再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支架、挡风板等部件也需定期用去离子水或乙醇擦拭,保持清洁。
检查排风系统:
确保排风管道连接紧密,无堵塞。
检查排风机是否正常工作,风量是否充足。
2.定期维护
深度清洁加热模块:
建议每周或每批次高污染样品后进行一次深度清洁。
可使用专用的非研磨性清洁膏或温和的清洗剂进行擦拭,再用大量去离子水擦拭干净,最后低温烘干。
检查温度传感器:
定期(如每3-6个月)使用标准温度计或校准设备对仪器显示温度进行校验,确保控温精度。若偏差过大,需联系厂家校准或更换PT100传感器。
检查加热模块:
检查加热模块是否有裂纹、变形或涂层剥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加热均匀性或引发安全隐患。
维护排风系统:
定期清理排风管道内的酸雾冷凝物或灰尘。
检查排风风机的运行状态和噪音,必要时进行清洁或更换。
检查电源线与插头:
检查电源线是否老化、破损,插头是否松动。
3.使用注意事项(预防性保养)
避免空烧:严禁在加热模块上无任何物体或仅放置空消解管的情况下高温长时间运行,以防模块过热损坏。
防止骤冷:加热模块在高温状态下,严禁直接用冷水冲洗或放入冷环境中,以防因热胀冷缩导致模块开裂。
正确使用消解管:确保消解管规格与加热孔匹配,避免强行插入。添加样品时避免液体溅到加热孔壁上。
保持环境干燥:将仪器放置在干燥、通风、无强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水汽或酸雾长期侵蚀电路和外壳。
及时处理泄漏:若有酸液意外洒入加热孔,应立即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在冷却状态下),并用吸水纸吸干,再进行清洁。
4.长期停用保养
将仪器完全冷却后,用干净的布覆盖,防止灰尘进入加热孔。
断开电源。
将消解管、支架等配件清洗干净并妥善存放。
1.环境监测:水质、土壤、污泥、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Pb,Cd,Hg,As等)的检测。
2.食品安全:食品、农产品中重金属、微量元素的检测。
3.生物与医药:生物组织、血液、尿液等样本中元素分析。
4.地质与矿产:岩石、矿物、矿石样品分析。
5.材料科学:高纯材料、纳米材料中的杂质元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