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1.冷热一体,自动切换
集加热和制冷功能于一体,无需更换设备,可在宽温度范围内(如-80℃~+250℃)自动切换工作模式。
2.控温精度高
采用PID智能温控系统,控温精度可达±0.1℃甚至更高,确保温度稳定性。
3.循环泵送系统
内置耐高低温循环泵,可将控温介质(如导热油、乙二醇水溶液)输送到外部设备(如反应釜、夹套容器),实现外部系统温度控制。
4.全密闭循环,节能安全
系统密闭运行,避免介质挥发、氧化或吸湿,减少损耗,提高安全性,尤其适用于高温导热油或低温乙二醇溶液。
5.宽温区覆盖
根据配置不同,可覆盖低温(-120℃)、常温、中高温(+200℃以上)等多种温区,满足不同工艺需求。
6.操作简便,人机界面友好
配备触摸屏或数显控制器,可设定温度曲线、定时运行、实时监控温度变化。
7.多重保护功能
具备过温保护、过载保护、低液位报警、压缩机延时保护等,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8.适应性强
可与旋转蒸发仪、反应釜、蒸馏系统、材料测试设备、半导体设备等多种装置配套使用。
加热制冷循环器通过内部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协同工作,结合循环泵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外部负载的精确温度控制。
1.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采用压缩机制冷循环(蒸气压缩式):
压缩:压缩机将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冷凝: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散热后变为高压液体。
节流: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或毛细管)降压降温,变为低温低压湿蒸汽。
蒸发:低温低压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循环介质(如导热油)的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气体,完成制冷过程。
制冷剂再回到压缩机,循环往复。
在需要降温时,制冷系统启动,冷却循环介质。
2.加热系统工作原理:
采用电加热方式(如电加热管或加热棒)直接加热循环介质。
当温度低于设定值且制冷系统不工作时,加热系统启动,提升介质温度。
3.控制与循环系统:
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出口介质温度,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PID)根据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偏差,自动调节加热功率或启动/停止制冷系统,实现动态平衡。
循环泵持续将控温后的介质泵出,流经外部设备,吸收或释放热量后返回设备,形成闭环循环。
4.模式切换逻辑:
当温度高于设定值→启动制冷系统降温。
当温度低于设定值→启动加热系统升温。
在设定温度附近,通过PID调节加热与制冷的输出比例,实现精确恒温。
1.化学与化工
用于反应釜、夹套容器的升温和冷却控制。
支持放热/吸热反应的温度调控,确保反应安全与效率。
精馏、蒸馏、结晶等过程的温度管理。
2.制药与生物工程
发酵罐、生物反应器的温度控制。
药物合成、冻干(冷冻干燥)工艺中的冷热循环。
恒温培养、酶反应等生物实验。
3.实验室科研
配套旋转蒸发仪、分子蒸馏装置进行溶剂回收。
材料测试(如DSC、TGA)中的温度模拟。
精密仪器恒温冷却(如激光器、NMR辅助冷却)。
4.材料科学与新能源
电池材料测试中的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
复合材料固化、热处理工艺。
半导体材料生长与加工的温度控制。
5.食品与化妆品
乳化、均质过程的温度调控。
脂肪结晶、香精提取等工艺的冷热控制。
6.工业生产与自动化
注塑机模具温度控制(模温机功能)。
挤出、压延等连续生产过程的温度稳定。
激光焊接、切割设备的冷却系统。
7.环境与可靠性测试
高低温交变试验箱、恒温恒湿箱的冷热源。
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的环境应力筛选。
1.温度无法达到设定值(偏高或偏低)
可能原因包括制冷剂不足或泄漏、加热管损坏、温度传感器失准、PID参数设置不当或外部负载过大。
处理方法:检查制冷系统压力,发现泄漏需补漏并补充制冷剂;用万用表测量加热管电阻,若开路则更换;校准或更换温度传感器;重新调整PID参数;确认设备选型是否匹配实际需求,必要时升级设备。
2.温度波动大、控制不稳定
可能由于循环泵流量不足、系统内有空气、传感器响应迟缓或外部热干扰大。
处理方法:检查循环泵是否堵塞或气蚀,确保系统充满导热介质并排尽空气;清洁或更换传感器;改善设备安装环境,避免外部热源干扰。
3.循环泵不工作或压力低
可能原因为泵电源故障、叶轮堵塞、管路堵塞或导热介质粘度过高(尤其低温时)。
处理方法:检查电源、保险丝和接线;拆解泵体清理叶轮;检查外部管路是否弯曲或堵塞;低温应用时选用低粘度专用导热油。
4.设备无法启动
可能由于电源未接通、急停按钮未复位、控制面板故障或液位过低报警。
处理方法:检查电源插座、断路器和线路连接;复位急停按钮;查看控制器是否有显示,尝试重启;补充导热介质至液位视窗正常范围。
5.制冷效果差
常见原因有冷凝器积尘、散热不良、制冷剂泄漏、膨胀阀堵塞或环境温度过高。
处理方法:定期清洁冷凝器翅片,确保通风良好;检查制冷剂压力,必要时查漏并充注;清洗或更换膨胀阀;将设备置于通风、阴凉环境中运行。
6.加热功能失效
可能为加热管烧毁、固态继电器或接触器损坏、控制信号未输出。
处理方法:检测加热管是否断路,更换损坏件;检查继电器通断状态,更换故障元件;确认控制器是否有加热输出信号,必要时更换控制模块。
7.异常噪音或振动
可能由循环泵空转、压缩机故障、设备安装不平或管路共振引起。
处理方法:确保系统充满介质,排除气蚀;检查压缩机运行声音,异常时联系专业维修;调整设备脚垫,保持水平;固定松动管路,减少振动传递。
8.显示屏无显示或乱码
可能因电源故障、控制器损坏或软件死机。
处理方法:检查供电电压是否正常;尝试断电重启;若仍无效,可能需更换控制器或联系厂家进行固件升级。
9.液位报警或介质泄漏
系统密闭性破坏导致导热油或乙二醇溶液泄漏。
处理方法:检查泵密封、接头和管路是否有渗漏,及时紧固或更换密封件;补充相同型号介质至正常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