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一、优点
1.粒径分辨能力强:
能够同时测量并区分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如PM1.0、PM2.5、PM10等,提供更详细的颗粒物分布信息,有助于评估不同粒径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如PM2.5易进入肺泡,PM10主要影响上呼吸道)。
2.实时动态监测:
可实现连续、实时的数据采集与显示,快速响应空气质量变化,适用于动态环境监控。
3.响应速度快:
采用光散射原理,检测速度快,通常几秒内即可出结果,适合需要即时反馈的场景。
4.便携性与灵活性高:
多数机型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进行移动式、多点位的现场检测,适用于室内外各种环境。
5.操作简便,界面直观:
通常配备LCD或OLED显示屏,数据实时显示,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使用。
6.成本相对较低(相比β射线法等):
与重量法或β射线吸收法等实验室级设备相比,光散射型多粒径粉尘仪的购置和维护成本更低,适合大规模部署和普及使用。
7.集成度高,功能多样:
部分高端机型可集成温湿度、甲醛、TVOC、CO?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多参数空气质量综合监测。
二、缺点
1.测量精度受颗粒物特性影响大:
光散射法的测量结果受颗粒物的形状、颜色、折射率、密度等光学和物理特性影响显著。例如,黑色碳颗粒(如烟炱)和透明盐颗粒的散射特性差异大,可能导致浓度估算偏差。
对于成分复杂或未知的粉尘,测量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2.易受湿度干扰(“湿雾效应”):
高湿度环境下,空气中的水汽可能凝结在颗粒物表面或形成微小水滴,导致颗粒物表观粒径增大,散射光增强,从而高估实际粉尘浓度,出现“虚高”现象。部分仪器虽有加热除湿功能,但不能完全消除影响。
3.校准要求高:
为保证准确性,需要定期使用标准颗粒物进行校准。长期使用后,激光源衰减或传感器污染也会导致数据漂移。
4.无法提供化学成分信息:
只能测量颗粒物的物理浓度和粒径分布,不能识别颗粒物的具体化学成分(如是否含重金属、有机物等),需结合其他分析手段。
5.浓度范围有限:
在极高浓度(如严重污染或工业粉尘环境)下,可能出现“计数饱和”现象,导致测量结果失真或不准确。
6.对超细颗粒物(<0.3μm)检测灵敏度有限:
非常微小的颗粒物散射光信号极弱,检测难度大,部分低端设备对PM1.0以下颗粒的检测精度较低。
多粒径粉尘检测仪主要基于光散射原理,并结合粒径分类算法实现多粒径测量:
1.采样与气流驱动:
仪器内置微型采样泵,将含尘空气吸入检测腔。
2.光散射检测:
在检测腔内,一束高亮度光源(通常是激光二极管)照射进入的粉尘颗粒。
当光束遇到颗粒物时,会发生散射现象,即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开。
散射光的强度与颗粒物的大小、形状、浓度和光学特性有关。
3.信号采集与转换:
在特定角度(如90°)设置一个高灵敏度的光电传感器(如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散射光信号。
传感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微弱的电信号。
4.信号放大与处理:
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增强后,送入微处理器(MCU)进行分析。
5.粒径分类与浓度计算:
关键步骤:仪器通过分析散射光信号的脉冲高度或波形特征来判断单个颗粒的相对大小。
不同粒径的颗粒产生的散射光强度不同(通常粒径越大,散射光越强)。
微处理器根据预设的粒径-光强校准曲线,将每个颗粒的散射光信号归类到相应的粒径区间(如0.3-1.0μm、1.0-2.5μm、2.5-10μm等)。
统计单位时间内各粒径区间的颗粒数量,并结合采样流量,计算出各粒径段的质量浓度(如μg/m3)。
6.数据输出:
最终显示并输出PM1.0、PM2.5、PM10等不同粒径范围的实时浓度值,以及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
一、使用前准备
1.检查设备:
确认仪器外观完好,显示屏清晰,无明显损伤。
检查进气口和出气口是否通畅,无灰尘、异物堵塞。
确保电池电量充足,或连接好电源适配器。
2.开机预热:
按下电源键启动仪器。
将仪器放置在清洁空气环境中(如室外新鲜空气或洁净室内),静置开机预热3-5分钟,让传感器稳定,完成自校准(部分机型具备此功能)。
3.确认设置:
检查仪器设置,确认测量单位(如μg/m3)、时间显示、报警阈值等参数符合需求。
如有数据记录功能,确认存储空间或SD卡状态。
二、进行测量
1.选择测量位置:
根据监测目的选择代表性测点。例如:
室内:远离门窗、通风口、加湿器,离地面约1.2-1.5米(呼吸带高度)。
工业场所:在工人作业区域或粉尘产生源附近。
室外:避免紧贴墙壁或树木,防止遮挡。
避免在强风、高湿、高温或油烟直排处直接测量。
2.开始测量:
将仪器平稳放置或手持,确保进气口正对气流方向,避免手或其他物体遮挡进气口。
仪器会自动开始采样并实时显示各粒径段(如PM1.0、PM2.5、PM10)的浓度值。
3.读取数据:
待读数稳定后(通常需要30秒至2分钟),记录或观察当前浓度。
注意观察数据变化趋势,部分仪器可显示历史曲线或平均值。
4.多点测量(如需要):
若需评估整体环境,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点测量,并记录每个点的数据。
三、测量后操作
1.结束测量:
测量完成后,可将仪器移回清洁环境,观察读数是否恢复到低水平,以验证仪器响应。
按下关机键关闭仪器。
2.数据导出(如支持):
通过USB、蓝牙或Wi-Fi将存储的数据传输到电脑或手机APP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报告生成。
四、日常维护与保养
1.清洁:
使用干净、干燥的软布擦拭仪器外壳。
定期用洗耳球或软毛刷轻柔清理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灰尘,切勿使用液体直接冲洗传感器腔体。
2.防潮防尘:
不使用时,将仪器放入防尘袋或专用收纳盒中。
避免在高湿度、油烟、腐蚀性气体环境中长期存放或使用。
3.定期校准:
根据使用频率和环境,定期(如每6-12个月)送至专业机构或使用标准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4.电池维护:
长期不用时,定期充电,避免电池完全耗尽。
1.避免高湿环境:在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中测量,结果可能因水汽干扰而偏高。部分仪器具备加热除湿功能,使用时可开启。
2.避免污染源直吹:不要将仪器直接对准烟雾、粉尘喷口等极高浓度源,以免传感器过载或污染。
3.区分颗粒物类型:仪器无法区分颗粒物成分(如PM2.5是烟尘、花粉还是油烟),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4.读数解读:实时读数反映瞬时浓度,建议结合一段时间的平均值进行评估。
5.安全操作:在易燃易爆或强电磁干扰环境中使用前,确认仪器防爆等级和电磁兼容性。